作者:隋牧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九州激蕩,風鵬正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新時代十年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每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都建立在其已有的歷史和現實基礎上,其站在什么樣的歷史起點、奔向什么樣的戰略目標以及擁有什么樣的物質和精神基礎,都決定了其后續發展會有什么高度、多大空間以及多強的動力。
新時代十年為邁進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擘畫宏偉藍圖。新時代十年,我們經歷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安排,即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此為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擘畫宏偉藍圖。在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今后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藍圖已展開,新征程已出發,直掛云帆濟滄海,鯤鵬展翅九萬里。
新時代十年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今天的中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實現,“十四五”大幕已拉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時代十年,為進軍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注定了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性。新時代十年,在經濟上奠定了“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基礎,政治上奠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好風景”基礎,文化上奠定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凸顯并繁榮和諧”的基礎,生態上奠定了“祖國山河更加秀美亮麗”的基礎,外交上奠定了“中國日益走向舞臺中央”的基礎等,還包括堅實的理論基礎、思想基礎、領導基礎、人才基礎、法治基礎等。言而總之,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基礎好,起點高,給了中國人民踏上新征程的強大底氣。
新時代十年為現代化國家建設行穩致遠提供充分保障。當前,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在新時代十年的非凡發展的基礎上,二十大報告給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科學謀劃與戰略布局,強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推進祖國統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些都為未來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了充分保障和強勁動力。
新時代十年是中國之于國際社會發展中的耀眼新坐標
每一個時代都處在具體的歷史時空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發展,不僅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經度上刻畫了奮進歷史的新樣態,也在國際社會的緯度上標識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新時代十年中國的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畫卷中絢麗的華章。今天的中國,經歷了100余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走過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奮進和探索,經過了40多年激蕩的改革開放,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生機盎然,安樂祥和,日新月異,萬象更新,特別是經過這十年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成為中華民族發展畫卷中絢麗的華章。
新時代十年中國為世界發展貢獻最壯闊靚麗的風景。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新時代十年里,中國首先以自身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為世界發展增色添彩,因而成為國際社會發展的最靚麗風景。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新時代十年的光輝歷程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磅礴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航下,中國人民必將能在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