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陽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郭海東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紅旗渠精神永在!
20世紀60年代,河南安陽林縣人民為解決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一條全長1500公里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紅旗渠。雖然修渠條件極為艱苦,但林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削平山頭1250個,鑿通隧道211個,架設渡槽152座,創造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偉大壯舉。
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涵
紅旗渠精神是在修建紅旗渠的實踐中孕育而成的。紅旗渠精神有著豐富的內涵,修渠是為了人民,修渠的過程依靠人民,因而“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為紅旗渠精神的根本。在經濟困難時期,林縣人民自力更生為主,國家扶持為輔,表現出不怕苦、不退縮的勇氣。沒有資金就自籌資金,沒有工具就自帶工具,風餐露宿、吃糠咽菜磨煉了林縣人民的意志,他們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作為精神核心,最終將危機轉化為契機。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林縣縣委團結人民,克服困難,自覺踐行和發揚革命精神。因而,“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成為了修建紅旗渠的精神保障,也成為了支撐紅旗渠精神傳承的精神內核。
紅旗渠的建成印證了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拼出來的、干出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林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修建成紅旗渠的同時,也最終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一面旗幟,歷久彌新,永不褪色。
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
紅旗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因其獨特的紅色基因和厚重的精神底蘊,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面旗幟。同時,紅旗渠精神又是一座紀念碑,它記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林縣人民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它與延安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體現,更體現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習近平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對紅旗渠精神進行新時代的重塑與傳承,有助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紅旗渠精神豐富的內涵,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不斷地在新時代閃爍光芒,它彰顯了持久的生命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我們要傳承好紅旗渠精神,使其作為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精神動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懈奮斗。
弘揚紅旗渠精神助力鄉村振興
“十萬大軍戰太行”“十萬大軍出太行”“十萬大軍富太行”“十萬大軍美太行”正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河南人民在新時代實踐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一步步腳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紅旗渠精神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動力。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到2035年,我國鄉村振興將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在這一進程中,要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為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接續奮斗。
在紅旗渠的修建過程中,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主體的青年突擊隊無私奉獻,最終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梢哉f,紅旗渠精神對于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極大的引領和實踐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充分發揮好紅旗渠精神的價值引領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