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只有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才能穩住百價之基,穩住百姓的幸福感,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
走好“科技興農”之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切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引領農民在提高種子產量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上謀出路、下功夫。發展節水農業、循環農業,大力推廣機械化,加快普及數字化,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道路,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走好“種糧富農”之路,激發農民種糧熱情。億萬農民是種糧的主體,農民愿不愿意種糧、愿意種多少糧,關鍵看種糧能給農民帶來多少收益。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是實現糧食安全的根本動力。要圍繞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標,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更多投入到農業農村,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讓種糧農民、種糧大戶從廣袤的田野里得到最豐厚的饋贈。
走好“開源節流”之路,護航糧食安全根基。一方面要守好存量,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以“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的責任意識,拿出“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另一方面,要減損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幼兒園孩子都會背的詩句。節約糧食,關鍵是要增強公民的節儉意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要充分利用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深入組織開展愛糧節糧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進課堂等活動,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徐笑)
